“伤员这么多,医院人手不够,我怎么能歇?”“我是共产党员,我来承担特别护理,把任务交给我吧!”“我想学医,像你们一样,给红军伤员看病……”
近日,我校以“红医薪火”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活动汇报会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青马工程学员以及各院系学生代表参加汇报会。实践活动通过手绘故事、朗诵原创诗、原创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展示,在激情赤诚的演绎中沉浸式地感受与传承红医精神。
《从闽西苏区走出的女红军——邓六金》通过绘画形式,追忆了从望郎媳到女红军、从闽西长征走到陕北的唯一女红军邓六金的一生,特别描绘了长征途中,邓六金克服缺医少药的困难,以女同志特有的细心和耐心,精心护理伤员,帮助擦洗伤口、换药、喂饭的生动事迹。绘画作品《南昌起义军在汀州福音医院》《白求恩在延安》《抗“疫”逆行天使》等一张张画作,记载着一代代红医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展示了红色闽医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畏艰难、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情怀。
“红旗耀野汀江韵,青囊养锐橘泉饮。八闽传福音,三军复日新。高胡声玉振,丛育杏林劲。赤胆济民生,德诚术业精。”来自闽南地区的学子用富有压韵与节奏之美的闽南话声情并茂地朗诵原创诗《菩萨蛮》,该诗叙述了“红色华佗”傅连暲等闽西革命子弟兵的英雄事迹,讲述了福音医院从闽西迁往江西成立中央红军医院的峥嵘故事。冒着枪林弹雨救治伤员,医治穷苦百姓,这种无畏生死、救死扶伤的精神使同学们无不动容,不仅展示了对红医前辈的敬仰,更表达了传承红医精神、在医学探索中砥砺前行的决心。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老战士,几年久从戎,拥政爱民作模范。”时任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的陈毅司令员以《记淮海战线见闻》一诗展现了当时人民战争的宏伟画面。同学们以情景剧《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演绎了在此背景下,高胡、陈海峰等数千医务工作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伤员进行治疗护理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全军医务部门救护和治疗伤员的生动情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病员!救死扶伤!”彼时的铮铮誓言响彻耳边,令人动容。
《傅连暲从教会医生到革命者的转变》《冲破封锁,保障药械供应》《华东医务工作者的旗帜》《月亮洞医院》《德医双馨的医务工作者》《闽卫的军营生活——我的人生起点》《“生命天使”林巧稚》《吴孟超:披肝沥胆,医者仁心》等情景剧作品,分别讲述了傅连暲、曹国煌、高胡、陈海峰、左英、陶平、林巧稚、吴孟超等红色闽医故事,以饱含年代感的场景、内涵丰富的情节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前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医疗战线上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以及一代代福建红医人传承“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骨干、技术优良”为主要内容的红医精神。同学们生动逼真的表演感染了在场所有人,把师生们带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亲身演绎红医故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医前辈的不易,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医学生的初心与使命,也更加明白了作为当代医学生要赓续红医精神,树立崇高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无愧新时代闽卫人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思政课实践项目将红医文化、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对我校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育人工作的积极创新,也是对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有力探索。“红医薪火”主题实践通过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绘画、诗歌、情景剧等多样化实践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激发情感、调动情绪、培养情操,助推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卫院学子在体验感悟中升华认知、激荡情怀,在“为民服务解难题,守护健康担使命”的崇健臻善之路上绽放仁心之花。
稿件: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吴薇、熊美兰
审核:熊美兰
责编:曾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