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节无疑是特殊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新春的节奏。医务工作者放弃年夜饭奔赴一线坚守岗位,全国民众自发取消家庭聚会和拜年活动。大众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人心惶惶,每天不停刷微信微博,关注各种网络疫情信息,给每个人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焦虑、恐怖、失眠等,甚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降低身体免疫力。
如何正确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危机?如何抚慰自己的心灵?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减轻恐惧焦虑心理?闽卫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看看在如此特殊的春节、寒假中,我们高校师生当下能做些什么。
一、明辨信息,坚定信心
互联网拉平了人们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也增加了疫情信息的复杂性,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纷繁杂乱的疫情信息、防疫知识夹杂着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也猛然塞满我们的信息空间,干扰着我们的认知,容易让人感觉危机四伏。那么,从哪里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呢?根据调查,中央媒体和医学专家如钟南山院士的信息是最受认可的,而大半民众不认可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的消息。微信群、朋友圈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且更多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负面小道信息。我们建议,您可以适度借助电视、广播等权威渠道,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可以适度偏向关注一些疫情防控取得进展的积极信息,通过向亲朋好友讲述或者分享疫情一线人员积极的生命故事,为自己和家人营造积极正向的心态,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二、充实生活,适当运动
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稳定性与饮食合理性,多喝水,保证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确保饮食安全。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可酌情选择居家可做的锻炼,减轻焦虑,保持好的心态。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例如,玩一些不费脑的小游戏,泡泡热水澡,做做家务等。总之,找出可以转移注意力或者让自己愉悦的事来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体检。
三、合理认知,接纳情绪
根据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理论,人们的情绪、行为并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信念所致。面对这场来势凶猛且充满未知的疫情,社会大众多少都会有些恐慌、焦虑、紧张、担心等,这是常人面对危险所激发的一种情绪体验,正是有了这些情绪表现,我们才能更加懂得保护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接纳自己的情绪,重构认知,放松心情,从容应对。
四、照顾自我,积极赋能
为了预防疫情扩散,许多城市、部门都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严密的部署,落实、细化一系列防控举措,也倡议大家尽可能不上街、不串门、不聚会、不扎堆。确实,过年、寒假本是联络感情的好时节,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不行那不行的年节风格。但转念想想,疫情之下,大部分人都会产生焦虑等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疫情之下,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会更加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与自然万物共建命运共同体。疫情之下,体验亲情温度,与家人分享生活点滴,通过沟通相关防疫知识,促进亲情升温。疫情之下,给自己休个假,大家可以趁此机会多看看书、刷刷剧、玩玩游戏等,来一次彻底的身心放松;平时因为学习太忙、工作太累顾不上的事情这个时候都可以好好尝试一下,说不定可以闭门修炼出一些新技能呢!
五、积极应对,增强防疫
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如果你总躺着看手机新闻、疫情更新,或采取否认、逃避、退缩、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可能会引发“心”型疫情,对此,建议大家积极应对现有问题,提高心理防疫能力。在这里分享一个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自我的小妙招——呼吸放松法
先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躺着、站着均可),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胸肋下面,也就是膈肌的位置,闭上双眼,保持慢吸气3-5秒,直到肺部已充满空气。在吸气的同时,膈肌伸展到腹部。然后缓慢呼气3-5秒,在呼气的同时,膈肌靠近腹部。注意:在练习通过鼻子进行吸气与呼气,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的感觉上。
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福建省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我校心理支持热线:0591-22781672。
(图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