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的“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2023-2024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围绕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朱子文化等开展文化探源行动。
2024年1月25日下午,出征仪式在厚德楼107会议室举行,仪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来朋珍主持,党支部副书记赖文金作动员讲话。随后,胡济林副教授与实践队队员作《闽文化的过去和现在》主题交流,探讨了闽文化历史沿革、精神内核和影响力。
2024年1月26日,“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先后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侯崇贤馆、福建省博物院、西湖书院开展活动。
向海而兴,海风山骨
《山海经》载:“闽在海中。”闽人自古以来便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拓土开疆、披荆斩棘,开创了八闽文化先河。首站,“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依托考古遗址而建的专题性博物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为更深入了解、更大范围传播独具福建特色的海洋文化,“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积极开展师生志愿宣讲、知识竞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指导教师杨央、张晨琳结合珍贵馆藏文物进行志愿讲解,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实践队队员林海清等为游客讲述“闽从何来”“漂洋过海的客人们”“昙石山人知多少”趣味考古小故事,揭示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创造力;刘鑫、吴欣瑶通过对古代舞蹈的演绎,以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传递昙石山文化内涵,吸引诸多游客驻足观看;在知识竞赛环节,实践队队员席地而坐、对答如流,不断探索和解答人类历史问题。
仰望先贤,行稳致远
八闽大地,钟灵毓秀;海滨邹鲁,兰桂齐芳。为追寻八闽先贤足迹,“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第二站探访闽侯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古厝之一——闽侯县崇贤馆,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队员陈周洁等结合馆藏资源,以“近世中国第一人——严复”“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满门忠烈——才女林徽因”等为题开展志愿讲解,拍摄福建家风家训主题微视频,将实践成果上传抖音、BILIBILI等媒体渠道,以广大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闽文化的影响力,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福航天下,向海图强
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前行,第三站,“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承载着八闽大地厚重文化印记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
在福建省博物院,实践队队员领会了闽文化的发展脉络,感悟到历史深处的文明之光。钟雯菲、庄怡欣开展以“闽海雄风拓西洋”“闽台血肉永相连”“福音医院”为主题的志愿讲解,带领游客探寻福建如何劈波斩浪,成为人文蔚起的“海滨邹鲁”;感受闽台一水,烟波相同,两岸从石器时代至今始终存在无比深刻的联系;了解中央苏区红色医院——福音医院,触摸闽西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红医精神”。
在福建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广场上,队长魏日鸿代表“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向全省大学生发出《守护和传承福建文化倡议》,旨在唤起当代青年保护闽都文化的意识,成长为传承闽都文化的中坚力量。
文化沃野,开枝散叶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福建着力赓续文脉,积极推动包括朱子文化在内的“闽人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最后一站,“闽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西湖书院,助力弘扬朱子文化。
在致用堂前,黄清雪等队员面向广大市民,朗诵朱熹《读书之要》摘篇,分享《习近平的读书故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鼓励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打造“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有持续行动”的一堂大思政课,以探源闽文化为起点,以寒假主题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有效结合,达到“学、思、践”三位一体,进一步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的教学成效,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23护理309林雨欣:这是一次穿梭时空的历史之旅。行走在博物馆和西湖书院之中,我仿佛能听到古人打磨石器、制作陶罐的叮咚声,感受到书声、雨声、读书声交替作响。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我对闽文化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自豪感。
23检验501董雨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短暂而充实的旅途,使我触摸到历史的厚重,感受到闽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次社会实践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质的提升。
稿件: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张晨琳、胡济林
审核:熊美兰
责编:曾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