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鹰,现任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评审专家,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护理管理学》课程负责人。曾主持教育部科研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0多项,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主编及参编15本专著或教材。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护理学会先进工作者”、福建省“省级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荣誉称号,2006年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来到这里很高兴。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关于护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这是多年来护理教育者和临床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2010年6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在未来10年,我国国家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机遇,因此各行各业都制定出2010年到2020年人才发展的规划,我也非常有幸参与了我们中国护士队伍2010—2020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那么从我们国家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而在我们护理专业围绕着这个指导方针,我们应该怎样的从知识、态度和技能方面来提高我们专业素质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从我们护理专业来讲,服务发展首先来说就是把人民卫生的需要作为我们护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用科学发展来检验我们护理人才的工作的一个成效。那么,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我们学校的任务,也是我们临床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才优先是我们护士发展的战略布局,怎样来促进发展的形式,怎样依靠科技的进步、护士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的改变使得我们这样一个队伍有更好地发展。以用为本也就是充分发挥各类护士的作用,把发挥护士作用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首先,围绕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而且要为各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机会提供条件,而创新机制就是要把深化改革构建一个科学的、有利于专业人才发展的机制,来激发我们护士队伍的活力。高端引领也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护士队伍的领导人才、一批护理高水平领军人才、一批技艺精湛人才,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我们这个领域当中和专业队伍当中的引领作用。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之前(自从1950年之后)护理专业的教育只停留在中专水平,因此,使得我们国家高级的临床护理人才、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现在护理教育体制日益完善、人才辈出,但只有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培养一个领军冲击世界尖端人才,是现在我们护士队伍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整体开发来加强我们人才培养,培育有拼搏精神、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的护理人才,使得我们全国地域上的分布和区域上的分布,都能够整体协调发展,是我们未来的很重要的任务。
一、护士队伍的现状
护理队伍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从目前国内外护士数量来讲,地域上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公布的医生护士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无论是从医师的千人口密度还是从护士的千人口密度,在全球都属于非常匮乏的,欧洲地区千人口的医师密度达到3.3%、护士达到6.8%,而在美洲地区千人口密度医师数达到2.3%、护士数达到5.5%,而从全球的平均水准来讲至少上2%以上,目前的平均水准是3%,所以可以看出全球地区来讲非洲和东南亚区域在卫生资源方面是相对比较匮乏的。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看,卫生部长在5月12号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上讲到从2005年到200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内地增加护士数量最快的阶段,这3年增加了35万名护士。从现阶段数据来看,速度更加迅猛,1950年的时候的护士数是3万多接近4万、1960年19万、1970年18万(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护士学校停办、)1980年46万、1990年97万、2000年121万、2008年达到165.3万,而在去年制定人才规划时,2010年6月全国注册护士达到238万,2009年12月份的时候仅仅是218万,半年的时间增加20万,中国护士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的快。但大陆地区的护士的数量总体来说还是不够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千人口的护士数不应低于千分之二,而我国千人口护士数是1.39,医护比是1:1.83,也就是说在我国医生多护士少,而在国外大多是医生少护士多。这是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看国外的千人口护士比,提示了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医疗护理资源投入越大越重视。挪威是以万人口比例,折算为千人口就是16.3%,爱尔兰是15.8%加拿大、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护士数千人口都比较多,而我们中国在1.39%。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千人口护士那么多但是还是一直在呼吁护士数量不够,他们的护士到哪里去了?很多都到家庭、社区去工作,这是整个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趋势。我们国家未来也是向这种方向发展,但是这一切发展都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现在社区卫生发展还不健全,社区卫生网络健全之后,需要大量的医生护士到这机构工作,当地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需要有人到家庭里进行保健。从我国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的每千人口护士比是相对最高的,北京为4.5人/千人口,上海为3.9人/千人口,我们福建低于平均水平。从数量上来看,护士是个庞大的队伍,实际来讲跟医疗卫生的需要相比还是远不够的,而医护比例也严重失调。从床护比来讲,护患比例也是不合理的,目前我们临床护士与床位比是1:0.4,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采用护患比。为什么不用床护比?因为床护比是不科学的。打个比方说,某医院有1000张病床,应该有400位护士,实际上还有很多没有病床的单位没有护士,比如说门诊辅助科室、B超、磁共振等,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医院还在加床,那么加的床按照正式比例来讲,有时1000张病床的医院加到1500张,床护比就下降了。国外大多数医院相对来讲比较科学,病人数增加,护士数也增加。在各种病房比例上国内与国外也有比较大的差距,如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护患比与床护比都远比我国高。目前,中国大陆的床护比平均是1:0.2,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是达到要求,但有很多医院还是没有达到卫生部的床护比标准,也就是说我国一些城市的三级医院已超过了1:0.4,有的达到了1:0.6,甚至是1:0.7,但大多数医院有的还是1:0.3,甚至是1:0.2,所以这样一个整体发展的人力资源是非常不平衡的。因此,在2010年有些地区就提出了新标准,比如三级甲等的普通病床要达到1:0.5,浙江提出要1:0.7,要充实护理一线的人力资源。实际上人们已经认识到护士的人力资源与我们医疗卫生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与病人的感染率、死亡率等等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有条件的地方都会增加护士数量。
此外,护士的学历层次偏低的。就2009年数据提示,目前我国的注册护士中大约有51.27%的护士仍然是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占40.22%,本科学历不到10%,剩下不到0.1%的是硕、博士。与十年前比学历是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51%的护士中在提高学历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那么,关于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在医院、社区服务机构当中的作用问题,教育部本专业教执委曾对整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做了抽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和院校之间的看法。护理院校认为三级医院应以本科学历为主、专科为辅,然后有些中专的,接着硕博士有些比例;到了二级医院应以专科为主,本科低一点。但调查也发现,临床医疗卫生机构与我们院校看法有些不同,用人单位认为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医院都应以专科为主,所以实际上专科学历护士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当然,这其中是有很多因素的,专科相对本科工资要低、成本低,但从专业发展角度来讲应各个层次都有所需要。在未来,这种需求该怎样变化也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所以在学历层次方面用人单位和护理院校是存在分歧的。
从护士的平均年龄来讲,我国护士的年龄偏低。西方国家由于护士短缺,所以护士的平均年龄偏高。美国的注册护士平均年龄是45.2岁,澳大利亚的护士平均是40.4岁。总体上来讲,国际上对护士的需求量是大的,护士的年龄是偏大的,工作量是增加的,而我们中国大陆地区护士的年龄是偏低的,小于35岁,这也意味着高年职护士的流失比较严重。曾经有人对七省市十四家医院进行调查,发现40岁以下的护士数量占整个护士队伍的三分之二,后来也对济南和天津做了调查,其结果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我们中国护士年龄总体是比较年轻的。
从职称结构来讲,我国护士的职称也是偏低的。我们有许多年富力强的、有更丰富经验的护士退休了,所以职称结构偏低。2009年,在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当中具有初级职称的护士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就是74%,而在这其中护师仅占28.4%,另外还有45.8%是护士,也就是说护士都是初级职称,中专的、大专的。而中级职称占了24%,高级职称全国不及2%,比例非常小。拿医生和护士比较,同样是主任医生和主任护士之比为40.16:1也就是说40个主任医生才只有一个主任护士,将近15个副主任医生才一个副主任护士,而在中级职称,医生和护士比例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中高级职称护士的比例远低于同职称比例的医生的水平,当然这一部分是历史原因,但随着护理教育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成长这一状况要改变。从工作领域角度来讲,从事临床护理的注册护士占了我们护理队伍的91.64%,也就是说,中国的护士基本上都是在医院工作的,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为1.84%、从事预防保健的1.85%、从事护理教育的为0.15%、其它的为4.52%,这是我们从事工作领域的角度。大概有一半的护士是在我们国家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部地区占30.29%,西部地区只占23.8%,而在城市的注册护士占三分之二(75.57%),县及县以下不到三分之一(24.4%),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护士都是集中在医院、城市、经济发达地区。
从性别方面来讲,男性护士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在目前大陆有男护士两万七千多人,但仅占1.15%,所以在未来十年当中,男性护士的培养是重点。福建似乎男性培养比例比较高,就如2009年医科大学招生三百多个,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是男生。所以在座的男同学不要自卑,你们的未来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改革开放后,中国自己培养的男护士中,职位最高的已经做到了护理学院的院长,比如说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赵越博士,临床当中以我所知的做到最高的是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
另外护士流失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有的医院护士流失高达10%,最高达到30.2%,这种流失率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当中同工不同筹现象是非常相关的。现在医院当中有在编护士、合同制护士、临时护士,合同制护士和临时护士本身具有不稳定因素,这不是我们所提倡和发展的。中华护理协会和护理界一直在呼吁解决这个问题,估计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只能要求按照护士条例的中的一些条款执行,所以这个也成为护理质量、护理患者安全的潜在隐患。
二、护士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护理的人力总量不足
千人口护士比、床护比、医护比是倒置的转换,按照这种趋势,我们预测未来中国的护士应该要达到四百万,但根据这一两年的速度来讲,可能很快就会饱和了。那么所以现在面临一个很尴尬的现状,一方面是临床数量不足,一方面是就业过剩。这现象是跟我们的卫生大政策有关的。因为医院需要自负盈亏,而院长们希望降低成本,越小的人力资源做越大的成效,那么大家的收入也就越高,但是从现在我们的优质护理的要求来讲却不是这样。作为人才的招生数当中,未来作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这种预测来说,也会有所改变。
(二)护士人力的分布不均
表现为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医院轻社区。例如社区护士,他的工作角色在现在是比较单一的,但要注意到中国的很多社区护士都是医院退休下来的,或者是一些中专护士,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概念。在外国,社区护士的要求是比医院还更高的,而且社区护士必须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和一年的专门培训,才能担任社区护士,因为他将在突发事件中承担一些医生的责任。这与我们现在“派一些无关紧要的护士去,或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医生去社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情况只会使更多的民众往大医院走,因为对这些医疗人员、医疗机构表示不信任。所以如果往这样走下去,我们社区网络的建立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外,还表现为我们护理从业队伍的不稳定,人事管理上重身份轻岗位,同工不同酬,所以现在我们对合同制护士、在编护士应该要享受同样的待遇,要让大家在轻人事身份这个方面来发展我们人才队伍的壮大。
(三)护士的素质有待提高
护士队伍素质提高表现在低学历、低年制、低职称。所以,我们未来要鼓励中专生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大专护士也是一样。未来我们护士最低学历应该是大专,到最后能和国际接轨就是本科。
(四)专科建设有待加强
表现为专科人才缺乏、工作职责不清、培训不规范。因为现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在临床的呼声很高。可以说专科护士的培养这个概念,每个国家是有一定区别的。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潘梅慈参加国际护士会以后,在现场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同样是对专科护士,每个国家的所培养的基本标准不太一样。有的国家是必须要硕士以上,有的本科以上,有的课程班,从事的职责也有所不同。而我们国家所要培养的护士是临床专科的专业专家,例如手术室专科护士,危重症专科护士等,在这个领域当中,他应该是个护理专家,因为国外的专科护士,他有一定的处方权。因为国外的医生少,专科护士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医生的职责,我们国家是医生多,所以培养的专科护士跟国外不一样,不会去抢医生的处方权、医生的饭碗,而是要在我这个领域当中,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更好的提供优质的护理。但是目前,我们对专科护士培养的标准不同,各省培养的机构不同,有的是卫生厅医政处在培养,有的是护理协会在培养,有的是护理协会和高校在培养,有的是三方合作培养,所以目前还不同。而且准入的标准也比较混乱,有的是只要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士就可以,有的大专以上或本科以上等等。所以在培训完以后也还没有比较权威的机构来认可,国家卫生部也没下达相关的标准,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未来怎样培养临床护理骨干,也是人才培养重点方向。此外,服务领域有待拓宽,现在的卫生机构、护理服务还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尤其是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还有岗位培训,也亟待发展和提高,我们中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大多是从临床岗位调过来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低、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匮乏,然后待遇低,因为现在还有许多社区医疗卫生还处于承包状态。另外,社区护理也确实属于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的行业。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的机构和人才也是比较匮乏,我们国家老龄化日益严重,年龄一大,慢病也就多了,所以慢性病护理也就成为社会问题。所以培养社区护理人才、老年护理人才、康复护理人才,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学科带头人有待培养
表现为缺少学术学科带头人、缺少创新学术人才。在未来我们应该培养一批能够冲出国界,走向世界的专业技术的杰出带头人而且应该在科研教学管理领域当中有一批这样的拔尖人才,这些都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而且这些年我们很多护士都出国了,有的是留学、有的是工作,应该要有些政策吸引这些人回国服务,达到取长补短。因此我们了解了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我们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例如,护理服务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银行就提出大部分的医疗保健工作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而我们护理专业面临的挑战除了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种的改变以外,高科技和信息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挑战。例如3.11东京大地震使我们面临灾难护理。灾难护理是我们汶川大地震后刚出来的学科,灾害后带来的次生灾害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核射问题,中国几个城市空气质量也检验出含有微量核元素,甚至在些蔬菜上也检测出核污染。然而官方上报道对健康无大碍。但是今后还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医护人员要怎样应对这样的情况,这也是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提出的新要求。另外,社会经济和全球化趋势对我们护理教育、护士队伍建设和服务模式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护理的人力市场也会国际化,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领域都向国际开放,开放后对人才是一种吸引,例如台湾投资的厦门长庚医院都是按照台湾长庚医院的规模办的。3.14~3.23我率团带领国内18个省份26个院校的33个正副院长到台湾参加两岸高等护理教育论谈,参观访问了台湾11家医疗以及教学单位及部分医院,参观后我们确确实实对台湾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非常感慨。现在大陆地区提倡的优质护理,台湾的医院所做护理正是我们现在所要做到的优质护理,一切都体现了人文化的护理。而在教育中所体现的理念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实训中心体现人文化、贴近临床,所模拟的情景教学不是像我们以往的角色扮演,它是真实的情景再现,让老师、学生投入其中。而对一门课程设置来讲,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妇产科护理,他们分成三个学科,产科、妇科、产前后的检查,实训中心也分成好几个部分,包括产妇的产前锻炼、产后的康复,都是由老师指导学生设计而成,形成流程图,以图标的形式展示出来。此外,在实验室里还设有哺乳室等。到了医院也确实看到了,体现了人文护理,不仅体现在对病人家属、病人,还体现在对护理人员的关爱。我们这里护士都是年轻的,她们生完孩子后来上班。它有专门的挤奶室。让这些年轻的母亲去那里把奶挤在一个容器里,可以带回去喂孩子。所以它很多的细微之处不仅反映了对病人家属、病人,还体现在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化。所以说台湾的医院体现的与我们所提倡的优质护理相吻合。在他们的教学课程中,实训等也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另外是卫生保健与消费者教育层次的提高,传统医学、临终关爱是种挑战,还有很多我们人的尊严、疼痛管理等方面带来挑战。以人文为中心的护理还带来了护理内涵复杂性的问题,怎么提高我们护理质量的问题。此外,卫生保健费用提高,对我们卫生保健管理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等。卫生政策的影响,多学科合作实践对我们教育是个挑战问题。把我们教育去怎样应对社会和形式的一种需要。
(六)护士的终身教育和护理工作提高的问题,以及护理学科和护理研究的进度问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三、社会对我们护理人员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那么社会对我们护理人员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有哪些?归纳起来可以看到:
(一)综合知识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融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护士这样的一个专业技术人才掌握的知识面要非常宽泛的。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应该非常精深,而成为一个“丁”字形的状况,应该掌握护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在这不仅我们同学,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怎样跟临床紧密结合。因为临床的发展实际上是非常快的,仅仅是无菌操作、院内感染方面的知识也都在不断改变、不断创新。如果我们仍是照本宣科,按照我们的教材去教学,那么势必要与临床脱节、滞后。这就需要老师经常与临床保持联系,把临床的最新发展用于教学当中。
(二)医学基础知识 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要有解决问题、批判性的技巧,使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评价和实施我们的护理计划。用一些专业知识分析我们的专业问题,而且锻炼、提高我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清除表达个人的看法,使我们在专业上能够有所进展。在跟病人沟通中,才能够清晰的表达,才能够很好地开展健康教育。
(三)有效交流的关系 是要建立一个和他人有效交流的关系。在当今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是受到家庭过分的溺爱,或者不恰当的呵护。而今天完成照顾者这样角色转变,所以我们学校就肩负着重责,使他能够合群、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够在竞争达到双赢,这是我们教育应该要重视的,而不是恶性竞争。
(四)要理解不同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理解专业的特点和特色,要建立职业的道德和价值观。现在的护理人才,要有这些观念。首先要有利他性,这个利他性就人文关怀理念。对他人的利益、健康的完好状态的一个准则,懂得关心他人,而不是懂得我要被他人关心。
(五)要有自主性 而这种自主性就比如是给患者提供信息,我们要做到知情同意,要有尊严,要有尊重个人、群体的独特性和内在价值。所以要首先学会做人。例如我们这次看到的社会事件,有个叫药家鑫,车祸后他不是救人,而是连捅几刀杀了这个人,而且他同校的师妹竟然说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干,谁叫他要记我的车牌。这个事件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反思: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一个已经犯了罪,而另外一个说我也会这样,这种教育,当然还不仅仅是我们中专、大专、本科这种层次的教育,是我们从小就要开始。
(六)要正直 例如我们的职业道德,我们怎样遵守,怎样恪守我们的伦理准则、职业标准,这非常重要!护理是个服务型的工作,我希望大家既然投入这个专业,就要热爱这个专业,相信你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做出成绩。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首先要建立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在何时何地都要遵守我们的职业的标准和准则,任何的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别人也为我们服务,所以作为一个护士的职业价值和道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护理人才还应具备一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包括一些独立工作的能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能力、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还应该有个自主学习专业发展的能力。老师只能教你一个方法,更多的是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作为一个老师教给学生这些知识,要靠我们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能力来充实自己才能够教给学生,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不仅仅是推动我们学科发展的动力,也是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我们每一个职称的晋升,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科研,离不开我们的科研论文等等。还有我们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我们护理人才应该具备一个良好的身体、职业情感,身体是非常重要,没有良好的身体,不可能为他人服务,不可能为我们的专业贡献去努力去献身,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种身心素质是一种综合的,比如说我们未来的就业也是竞争性很强的,在座的很多是中专和大专的同学,面对的是其他省份其他院校的大中专学生,还有本科甚至研究生,我们怎么跟他们去竞争,那么就要靠自己的专业素质,这种综合素质除了知识以外还包括我们的谈吐、我们的形象、应对能力等等,靠我们在校的种种活动对我们的培养,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四、护理队伍建设的重点
对于护士队伍的建设,护理队伍建设的重点有哪些呢?
(一)补充人力缺口
在未来的10年中我们中国的护士队伍建设,首先是补充人力缺口,壮大队伍规模。护士数量在迅速增加,护士不足的问题在扭转,我们还应该稳步提升护士队伍的总量,降低护士的流失率。我们要培养合格的护士,我们每年都有护士的资格考试,过去参加职业考试的大多数为中专大专学生,从2008年护士条例规定之后,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凡是要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都必须通过职业考试。通过从2009年到2010年职业考试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全国的平均通过率60%多,其中中专的通过率40%多,大专通过率70%多,本科的通过率90%多。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容易通过,我看了一个数据,这两年也有几个硕士甚至博士护士资格考试没有通过,这也反映了我们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缺失,庞大的队伍主要是中专和大专。护士资格证是护士的准入标准,所以我们在座的同学要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护士,第一道关一定要过,否则找到了工作,却没有护士资格证,医院也不喜欢一个没有护士资格的人做护理工作,这也体现了我们护士素质的一个方面的表现。所以在未来我们要改善医护比例的失调状况,壮大队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加大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的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可以按照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实际的需求来调整,来突出以用为本。现在,康复、社区护理的人才非常重要,从目前社会整体环境来看,如果培养了这样一个护士,在就业面上就变窄了,但社会需要吗?非常需要。随着国家整体方针的改变,相信这个都会成为我们很重要的方向,所以可以尝试订单式的培养,哪些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培养一个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很重要,培养男护士很重要。大力发展毕业后继续教育,来优化我们护理人才的整体结构,实施一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工程,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优化我们队伍的结构,均衡地域的分布,按照国际护理能力资源的分布,国内的分布对护士人力配置和人才流向的研究在加强。在未来的10年中,加大中、西部地区护士的培养,加大基层和社区护士的培养,要使全国护理能力资源配置来趋于一个更加合理的状况。
(三)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要拓展护理的服务领域,来加强基层队伍的建设,比如构筑一个无缝隙的老年护理模式,开展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等,在这一点上已经看到有些院校做一些尝试,实际上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我比较欣赏广西中医学院,它的前身好像也是一个卫校,它的培养也是各个层次,它与广西民政部门联合提供一个有500张床位的住宅,由护理学院经营,将其作为老年养老机构。在这个机构里面设置健康老人、慢病老人、临终关怀病区3个不同的区域,学生可以在周末开展志愿者服务,同时为同学的就业提供了一些岗位。养老院的前面有个幼儿园,在这个花园里,老小共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属于专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机构。在福建厦门市第一医院有一个爱心老人院,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兼老人院的院长,有300张病床。可以看到老龄化和社区在这次的人才培养规划当中作为未来10年中人才培养的方向。
(四)专科护理的发展
要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除了原有卫生部提出的专科护理培养的领域,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肿瘤、官移植外又增加了一批感染控制、老年专科护士的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护理骨干,提高我们护士队伍专业素质的水准,完善专科护士与临床专家培养、认证和准入标准。在这一基础上,将来会完善这一系列的标准,促进临床护理专家的成长。对于老年、社区、专科护理的培养,国家会投入一笔资金。我们也期望未来能通过国家投入的这些经费去培养这些人才,为我们专业发展作出贡献。虽然我们专科护士制度的推出,还属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准入要求、培养内容、资格认证还不成熟,专科护士的培养要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一方面我们各省都在由不同的机构在做这方面的培训,福建省由护理疾控中心在做,希望通过这个给病人提供优质护理。那么高端护理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怎样制定高等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目标,对培养和计划的护士,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进行中长期的培养,未来我们会开展一些高级护理的研修班课程,支持护士通过竞争承担一些相关科研,锻炼培养一些较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激发我们护理人才的职业成就感,所以我们不要看不起我们自己的职业,这个职业是非常光荣非常有前景的职业,我们也希望通过国家人才发展的规划东风,科学的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们护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障我们护理事业全面协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辈出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人才培养对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人才的培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位同学的自我责任,所以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携起手来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希望我们同学能够通过专升本考入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希望我们的同学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以研究生的方式进入医科大学。谢谢大家!
(由牛鹏、庄海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姜小鹰教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