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涛,现任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导。历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药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中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聘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药研究学科主任。先后兼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保健品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药国际促进会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理事。担任负责人或联合负责人承担重点科研22项,其中国家部委9项、香港特区政府1项、澳门特区政府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主编《中药新产品开发》《中药研究进展》《医药管理研究进展》和《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ased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Herbs》等9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很荣幸来到我们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学习交流。今天我想就医药学科建设的理念与探索谈谈我的看法。本次交流主要分五个部分:机遇挑战、人才培养、研究开发、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
国务院温家宝总理2010年11月14日访问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时说优秀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培养国际化高质量医药人才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才模式,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才模式应该是培养学术创新能力:现代生物医药最新科技+中医药学理念与经验;研究开发能力:国际一流系统实验条件+创新研发与技术转移;国际发展能力:国际拓展综合能力训练+世界级学府联合培养。
目前,我们学院在2002-2010年已招收博硕士研究生369名,已毕业博士和硕士188名。2011年博士PhD与硕士MSc招生情况是博士生物医药3名,中药学3名,医药管理2名;硕士中药学15名,医药管理30名,系统生物医学15名。真正Ph.D应该叫pharmacy doctor,叫Pharma D,实际上在美国Pharma D是可以修改医生处方的,叫Pharma D。按学制的话,在美国大概六年左右,实际上我们院实现职业教育,我们院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教育部,甚至国务院,学院委员会的很多制约。那么在国际合作方面,能不能进行更多的思考? 我在招Ph D的时候,招了系统药理学,今年招了分子药剂学,跟目前中国分子药剂学第一团队北京大学张强教授一起招。这不是我的强项,但为什么我能招呢?就是学校在我的建议下,同意用一种联合的方式,因为张强教授是纳米药剂的,是目前973的首席科学家,也是纳米药物的国家863首席科学家,所以我就和他联合招。另外一个是关于医药管理方面的,我们现在在做重大创新新药,这个也是一个定位,我们现在想做什么定位呢?因为国家去年投了66个亿,但是没有人真正地去做它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上市前的评价工作,所以我们想能不能从医药管理的角度。今天下午我的一个助手也在跟林院长交流,他就是全球第一个做知识产权的专利评估的,他当时的博士论文就是做的这个,所以他今天来还打算跟管理专业的老师一起讨论一下。我的博士研究生他目前创造了很多我们大学的记录,他目前保持我们大学博士期间发表论文42篇的最高记录,在研究生期间,他先后出国8次,也拿到了亚太奖学金,他发表的文章在社科领域是最高的,他今天下午也会来。我们这的所有的老师都把他们送到国际,包括我们现在有两名教授,前天我又把李邵平教授送到剑桥大学去了,他也是我的副院长,他从香港科技大学来的,博士学位刚刚拿到。我们的教授大概分三级,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他来的时候是破格助理教授,我们的助理教授要博士毕业六年,因为他当时发表了14篇SCI,所以当时他破格升为助理教授,后来因为2项专利,他破格升为副教授,他升正教授是因为54篇SCI,所以他一直是破格上来的。李铭源教授,发表了34篇SCI,去年升为副教授。今年我们有一位老师,他今年12篇SCI破格升副教授没有通过,他是北京大学第一名公派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他最后为什么不能达到他们破格的线呢?因为SCI现在不是我们的重点了,我们的副教授、教授都有比较好的经历。最好的学历背景就是许贝文博士了,他今年才26岁,所就读的大学叫UCL,仅次于剑桥和牛津的,叫仁德大学学院,然后到剑桥读博士,24岁他就剑桥博士毕业了,他现在是我的博士后,做了两年的博士后。他目前上的课就是专业英语。目前我们学校的老师基本都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我们卫生学院是不是这样去招聘人才呢?我觉得倒不一定,可以在人力资源的组合上面采取为我所用,就是怎么把现有的资源用好,就是怎么把我们的队伍带起来。起初我们只有3-4个人,人数很少,研究团队基本上都是博士后,包括周建平博士,他也是药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他去年也是我的博士后,他觉得来我这要能学到东西,实际上他本来就是正教授了,所以他是兼任教授。你看药科大学的还蛮多的,在我们这的博士后人员都有一个很好的学术背景,所以我们能够进行联合培养。其实我们不一定要到澳门、美国去,如果把我们实验室重新整合一下,也许就在福建。我去过福建医科大学,也去过福建中医药大学,如果公平一点的话,福建很少有和国外大学对等的大学。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包括有百年历史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我觉得显著性的差异不大。中国医药重大创新排名,第一名不是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排在第四位,第二位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位是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就是现在的清华,第四位中国药科大学,第五位北京大学。每年都有一个团队排名,去年的医药团队排名,南京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志春、唐俊祥、徐强的实验室,他们有5位长江学者7位国家杰出青年,这是目前国内排名最多的团队。所以就福建来讲,哪一个实验室有长江学者,有5-7位杰出青年?就基本上没有吧,所以这三所大学肯定有差异,但他们显著性差异不大。三所学校有没有都可以利用的定位点呢?可以围绕一个目标呢?就是闽台合作,我过去和陈立典校长建议过,闽台的道地药材,因为基本上使用的中药很接近,所以在人力资源整合上可以用一些不同的办法。
关于生源的问题,我最近刚刚去了3所学校招生,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去的时候我们院都招不到一个学生,但是来找我的学生就比较多。南京大学基本上不可能招的到他们自身的本科生,因为他们的学生70%去了美国。如果招的学生,研究生都是外面来的,往往有江西的、有四川的、有福建的,所以本科才是他们谈的自己真正的学生,在哈佛、在剑桥都有这个问题,他们指的自己的学生指的是本科生,南京大学他们自己招不到自己的学生。我们到北京大学、到清华、到复旦、到上海交大、到南京大学招,再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大家问,你怎么不招中医药大学呢?其实中医药大学也有,我们学生最多的就是中国药科大学,但我也发现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特别实在,创新确实有问题。这所大学到目前为止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我们喜欢台湾的学生,台湾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所有术语用的是英语,台湾的学生后劲很强,因为在国外把术语都当成中文了,实际上他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太强,这是我们招收了这么多的学生后发现的情况。我们第一届以北大、中国药科大为主,他们的院长到我们院评审我们院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有很多是双学位的,他们回到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回到北京答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第一名。为什么?我们要求不一样,我们投入的成本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学生和内地的不同,因为我们的要求就是不一样。我们的硕士要求SCI,我们一般的硕士回到北大去答辩,他2篇药学学报,3篇SCI,影响因子达到10.05,当然这样的话,他回去肯定是第一名。我们请到的还有芝加哥大学的、哈佛大学的、耶鲁大学的华人。在博士学位的培养方面,我们完成了7名博士的培养,发表文章最多的,42篇。他是做管理,有3篇SCI,有3篇发在Nature的medical marketing系列的杂志上,这篇文章连续3年是引用率最高的,为什么呢?其实是很简单的概念,当时发表文章我就为了锻炼他的英文能力,他就是把中国目前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就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他还发了1个很优秀的文章在SSCI,社会科学的SCI,这个很难很难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关于美国的专利与新药的产业化发展,因为他做的是医药产业的并购,兼并收购。我们第一次参加“挑战杯”,当时动员了7个学生做了这个挑战杯,关于中药质量的国际标准,这个项目拿到了第一名,一个澳门大学第一年建设只有8个月时间,12月会回来,他们入学只有4个月时间,就拿了这个奖。第二届的时候,我们也做了一个跟中医药相关的项目,中药期货,又拿了第一名。做这个项目的一个是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学金融的,一个是成都中医药做中药专业的,他们两个现在一个是我的博士后,一个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大家知道郁金香是吧,荷兰,实际上它是东欧的花卉集散地,中国那么多,有没有可能做个模拟的呢?我们就做了一个模拟的中药期货。当时评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很吃惊,于是没有异议的获得了第一名。她做的是什么呢?“中国医药产业的金融服务”,就是做金融投资服务的,就是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然后是中山大学闽南学院的医药投资的硕士,和我联合培养了双学位。这就是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的一般情况。我去年一个北大的学生,他在北大专门选了我们这,后来他在美国拿到9张offer,最后他选了一个最好的,医药管理,在明尼苏达大学。他拿到药物信息学会全美二等奖,这是第一个由海外获得的药学信息,其实我就跟大家讲做这件事不是说只有我们学生,当然学生好肯定跟老师有关系,但是我就说为什么鼓励大家这样做呢?我们从白手起家开始做,就是靠理念,靠我们新的理念来做这些事。在博士论文答辩过程中,一般9个人评审,校长是没有投票权,除非4:4,他才能投票。当时我特别喜欢这个男孩子,他是我们和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的,他现在在哈佛,这个老师就跟我争,说要把他带走,我说你让我把他招成助理教授,他每年能达到五六十万,然后再到哈佛工作,多好啊。那个老师说不行,这样的话,知识产权纠缠不清,他坚决要把他带走,这个学生也就跟他去了,他去了以后又要回来,为什么呢?因为目前在中国一所中等211大学里招聘1个副教授将近有100多个美国回来的博士申请,所以说这个学生最近也要回来,我们每年招聘1个助理教授都有一两百人申请,我最后把他给留下来。我第一届学生里没有一个内地的,当时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这个时候校长把他划掉,说你们就是代表内地的,实际上他都要我们用世界一流大学的,我们在评审的时候很奇特的,第一轮投票是投pass,就是能不能授予博士学位。然后用各自大学的评审条件,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来的用哥伦比亚大学的评审要求,哈佛来的用哈佛大学的评审要求来评这个学生在你们那能得ABC,这三级你们评什么,我们唯一一个全A的,八张票全是A,就是下午要来的李绍平教授,他是做管理,当时请了北大光华管理的副院长刘璇老师,他是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的,我们的学生除了校长把关以外,要世界一流的专家来评审。
质量评价与创新研发,这是我们的定位。我不知道这一块对你们的借鉴意义大不大。但是,第一个版块从化学、分析、到药剂,这个版块是以物质基础为主的,我想药学系是完全可以做的一块;第二个版块实际上是以功能为主的,包括生化、生理、毒物检测,分析和检测也有关系,包括安全评价;另外一块就是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一个临床一个信息,管理我们把它归为临床信息。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科技部认为我们在研究方向设计里,就是我们的定位,围绕药物的核心问题就是质量。为什么整个是一个圆形呢?实际上临床出发,所有事情都围绕临床做,我们做所有都是围绕临床使用。从临床到我们的信息到市场。我过去也做过学院委员会的秘书,当时也差点调到教育部工作,有很多一部分人认为管理不是科学,我们待会讲管理怎么和专业结合起来的,因为严格来讲,一个医药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跟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是紧密相结合的,怎么把这个学科做起来,如何以医药技术为主,把这些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包括商务结合起来。所以第一部分我们就做一些简单的药学方面的,化学方面的质量控制以及研发,这次在陈竺院士实验室做的这个工作,实际上这个化合物也不是我们提取分离的,但是我们提供的设计思路,我们和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的系主任一起做的这个工作。这个工作一是跟化学相关,其次跟分析检测相关。我现在的合作伙伴是国际临床检测学会过去的会长,检验专业的。过去我在重庆医科大学,读的学校都是三流学校,在这个三流学校里有一个全国排名第一的教育学科,检测系,重医检验系。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中药,但是也在做代谢组学,我们现在用的全是与检验相关的,所以仪器这块我待会会跟大家说。第三个就是药剂,药剂是我们药物组装的。我们最近在做分子药剂学,这个学科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我去年招的7个博士后,4个都是药剂学的,其中一个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工业药剂的吴传兵老师,他也是从美国回来,现在中山大学药学院的副院长,是中国药剂年薪最高的,年薪两百万,海正药业的,我觉得他是中国最优秀的工业药剂专家。我可以一起帮你们请他们过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如果你不认识大家的话,你天天就在福建,你就始终不觉得自己有信心。比如说我现在做的纳米,就是原来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副院长张强,其实他不做副院长,反而是863、973的首席科学家,他也是创新纳米药物的首席科学家,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我们把脂质体很多先进的技术用到中药里面,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中药到目前为止,不是可以用传统的模式可以去诠释的。比如说丹参,活性化合物丹参酮,但是我们做了以后发现它的生物利用度还不到3%,怎么样它发挥作用的呢?所以我们要用一些新的模式。
洪老师、倪峰老师也是这个学科的,这个学科也是我的学科,我们家已经三代人都是这个学科的,我的恩师,卫生部原部长张永康。他就说你家三代都是做药理,应该来说我们家三代我是最弱的,所以我也在鼓励倪峰老师。药理学是一个什么学科呢?我原来是学药剂学,大学分配是到药剂,后来牺牲了半年时间又回到药理。为什么我当时一定要回到药理?为什么又强调药剂呢?药理是一个立交桥学科,是医和药结合的一个点,药要进入人体,不仅仅是与病原体发生作用,它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另外天人合一,时辰药理学,跟我们的时间不一样,福建吃的药跟广东的不一样,福建人到澳门以后,三分之一福建人与澳门人不一样,所以说药理学第一它是医和药的桥梁。其次,它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桥梁,因为他需要有这些知识结构。第三个是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桥梁,所以说我现在的课题没有一个是以纯药理学为主,除了一个最新的题目,当时2005年nature杂志上最早发现drug discovery提出的系统药理学,2006年我申报了1个有关系统药理学的关键技术研究,这个是药理学的。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是得往药剂、往化学,往不同的地方靠。我看过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有很好的基础,但严格来讲,他们都没有具备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以我就设想做的时候能不能和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共建一些平台。
这可能是我们检验系里接触最多的一块。因为在检验过程中,不外乎就是我们自身的物质,还有一个就是检验外来的物质。我们检验甘油三酯,比如说你们没有这个条件,三级杆串联质谱,包括顶空的包括飞行质谱我们都有。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特别欣赏的我的一个师兄,从美国回来建的这个点,建在中国药科大开发区里面,他们的条件是我们现在的四倍,所以说大家如果要做,不是说我们在福建做这个事,我们把这个实验设计好,我们去做就完了。大家都知道耐克运动鞋,可口可乐大家也知道吧,他们哪一家是在亚特兰大生产的啊,根本不可能的。包括这个最新的手机,made in China,ipad里面所有功能这手机里都有。所以今天我来这就是解放思想,如果思想解放不了,肯定没办法做这个事。比如说苹果的CEO乔布斯,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在stanford的演讲,他第一句就说,今天是我离大学最近的一天,因为他去参加大学的毕业典礼,他没有读大学,但不是说他不能读大学。就像这手机一样,它的设计是在California,但它的生产在深圳。所以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概念来做这个学科建设,、我们这也有很多从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福建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回来的老师,如果能做这块的话可以做得很好。我确实是第一个国家973,那大家说第一个又怎么了,就是满足我好玩就行了,真的就是现在这个心态,但是这个好玩就是自己安慰自己,那我们能不能做些事,自己心里能够觉得是成就感的事,第二个973,当时做的时候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到我实验室来,我给了他一个概念,最后答辩是我的助手去答辩,那段时间我们特别忙,后来我们排名又排到全国第一。实际上我们做的第一个国家973,到目前为止还是中国第一个,我当时做了一个什么组合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最好的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当时推荐是教育部,因为北大清华也参与了,第二中国科学院推荐,因为大连化物所参与了,第三总后卫生部推荐,因为军科院参与,第四中医药局、卫生部推荐是因为医学科学院参与,因为当时我们用了全国最好的团队,而且这个项目里面第一次辐射到香港科技大学,它是亚洲的麻省理工大学,是亚洲人的骄傲,它就是缺医学院,不然它所有指标都排在亚洲第一的,这所学校也是带来很新理念的学校。我们话题回到这,关于检验专业,我们的药物分析专业,能不能把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药物的代谢,一个是药学系要做的事,一个是检验系要做的事,这次国家973,主要就两件事,就是药物代谢与动力学、代谢组学,因为代谢组学就是检查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过去卫生管理系里专门设有卫生检验、环境检验,我是做中药的,实际上现在农药的超标已经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大家一想到宁夏可以想到一味中药,枸杞,在宁夏有一个说法,叫枸杞不过九,过了九以后就要流鼻血。枸杞最大的问题就是农药,现在枸杞打农药平均是18遍,而且过去的枸杞是大面积,那个农药怎么打呢,我其实去看过,他打农药一定要顺风。我们四川的川芎,重金属超标200倍,因为川芎只种在都江堰,但是它的含锡量超标200倍。大家说的三聚氰胺最多的是在哪里,后来发现在驴,因为驴的饲料也是检验蛋白质,他们就加三聚氰胺,当时科技部居然提上了科技进步一等奖。所以有很多问题是在发展阶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这里合作的是国际化的团队,中国临床检验现在处在一个仪器非常优秀、但是教育很滞后的时期。中国第一检验团队就在重庆医科大学,我也是他们的特聘教授,他们现在有一个教育部的检验重点实验室,我看了他们的条件。你们如果有机会愿意自己建一个比较优秀的实验室的话,所有的设备统一管理以后,完全有可能做好。
我们现在在做国际中药质量标准,我们现在为什么会有这张powerpoint呢?我们现在正在申请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医药合作中心。大家说我没想到你们还可以做啊,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他还有很多经费,就是说你能不能去拿,还有就是你能不能想得到。如果大家都想不到的话就没法去做,所以我们现在还做粤澳经济合作。我有一个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来的博士生,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就是要做区域合作,这里面还有一个闽澳合作,因为澳门有三分之一是福建人。昨天国务院港澳办的说福建人不得了,因为贾庆林是从福建去的吧,贾庆林就同意了,现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也是从福建去的吧,所以港澳办说要重视和福建的关系,我说我明天就去福州,他说你不是说去上海开973会,怎么去福州?因为你们林春明院长说,你一定要来。
最近我们在物色一些品种,耶鲁大学开发的品种,我说我可以投资,他说你投资一定要注意啊,耶鲁现在做FDA应该做到第三期了,他说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我说什么心理准备,他说要20-30万美元,他说你不要认为是人民币啊,我说澳门目前50万人口,1000多亿美金的储存,全球人均储存最高,你说他会吝啬20-30万美元吗?对于目前澳门要做国家科技园,而且要做世界一流的产业,你说他会吝啬20-30万美元的知识产权吗?
一个很有名的世界排名第一的咨询顾问公司,叫麦肯锡,但是在医药领域里面,最优秀的做医药管理的是I medical skill。它每年就出所有的信息,你说我们现在是二级医院,一点进去福建某某某的省级机关医院,可以看到它的销售。查阿司匹林,一点进去,究竟福建卖了多少,它都有。中国大学里第一个购买这个的是澳门大学,一年大概要花30万。它在全球的职工有八千人,所以它可以看得到全球医药卫生发展的情况。我们这次拿到一个5万美金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用它的信息。大家说什么叫信息呢,就是如果我是个厨师,它就可以把福建的包括鱼丸、螃蟹、葱、蒜,都归来,就你怎么去做一个名菜。今后你们的医药管理专业能不能应用这个系统,你们现在不用再花这个三四十万,但你能不能应用这个系统,比如说你们能不能查一下中国中等职业的教育情况,我们的人才培养情况,它这里面的信息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觉得,八年前在Nature关于medical marketing如果用了这个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利用资源共享。我今年一个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他从北大来的,他拿了一个瑞士全额奖学金,他研究针灸,中国的针灸使用情况全部用的是这家公司的数据,他拿到的这个奖学金是第一次给了非美国人的。我们最近在做的包括金融服务,前前后后拿到了七千万的科研经费,说起来应该比较自豪,也许是全国前沿的吧,但是我感觉到我自己都是被招标去的,就是被申请,我真正想做的一些事都没办法做。尽管我的孩子他从海外回来,他去过世界最有名的大学,剑桥哈佛都去了,最后自己选择了一条路,做金融服务。他也自豪地告诉我,他第一个项目投了2.5亿美金,他说他剑桥的老师离诺贝尔奖很近,后来哈佛那边的老师叫他去,最后他只做了一年不到的博士后回来,因为他觉得他如果再做下去对不起剑桥的老师。他是做钙离子通道的,他的老师是钙通道的发现者,最后他走到了金融服务。我去年招的博士生里有两个是做金融服务的,我去年毕业的一个北大的博士,我想招他他不读,他做的项目就是金融服务的。我今天把这个题目给大家说,大家觉得是不是不可能,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一定。我的那个老师,他是在山东大学,后来去北京大学,他是一气之下到我们这来的,他一直在做国家项目,但是山东大学一直不给他评副教授。我另外一个老师也没有本科学历,他是中专的,就是李邵平教授,现在在剑桥的那个,我招的2个老师都没有大学学历,当然他们都有博士学历。中国6个人的体制改革这个小组,他每次去国外,去世界卫生组织,他们刚刚才去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想不到山东大学当初就不给他评副教授,然后他一气之下跑到我们这来的。其实我们海外基金已经拿到1000多万,还拿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银行的一些项目,另外还有国家973的、自然基金的一些项目,好像倪峰老师的那个项目我们还沾了一点边哈。首先因为福建的我们也一起配合的做,因为的我们不能正式进入国内,有的时候,我们也鼓励大家应该去拿这些项目。我去年带了一个代表团,这个代表团很多人,就是教育部组织的一个指导委员会就到澳门来访问,我自告奋勇去跟他们讲下,去问下,他们都很感谢我,我也跟他们讲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一定要参与到这种宣传,他们看了以后他们也觉得很受启发,他们过去不敢想的很多事,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做的一些,为什么能拿到国家的第一个中医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现在是跟清华,跟北大不是和这个比较,我们是按照全球领域的比较。
这书的话呢我们也第一次在美国,第一次把中医药在世界一流的出版社出版,当然我们有一些方面赶不了北大、清华,甚至是台湾大学,但是我们在中医药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能进入全球的前三名。哈佛、剑桥,他们做的在生物医药里面,我们做不过他们,但是我们也能排到前五位吧,我们甚至能够把细胞生物化学做到了封面。胡主席当时为澳门科技馆剪彩的时候,我们的项目也得到他的肯定。我们院现在将近500篇了,我们重要的就是SCI的文章我们超过了中文的文章,这种模式下我们在发表过程中,大概8年9年了,前5年只有3个老师,但是每个人都带十多个研究生。另外的话我们还有几位老师大家做了21部专著,还利用了我们的研究生。原来我们不能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现在我们也参与。我们还出了个杂志,这个杂志在辩证医学里面能排到第二位,但是这个杂志成本太高,奖金300万一年的投入。这个不是你们现在要做的事,但是你们可能更好的来做,这个杂志在英国出版,这个我们也找到最新的前沿来做这么一块工作。在这张图是我们的学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有5000人,他的正教授、副教授加起来1000多人,是中国最大的医学科学院。我们靠学生在剑桥上都排在第一。在一些世界级的学会里面,有个博士他是药理信息学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分会主席,他28岁,因为他英语比我好,所以本来邀请的是我做主席,然后说不行,你去吧。这后面是林肯,华盛顿开的,胡元佳就是个小孩子,在会上做主席。这个女孩是中国上海交大招来的联合培养,她的本科叫成人高考,这个女孩最后去了耶鲁大学,回到上海后在阿斯利康,这个女孩现在去明尼苏达,拿了论文二等奖。我们学校在世界排名1313名,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大概排在我们后面几位,大概就是1000多位的学校。我们现在做的工作,目前学科里面,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他能够来,我来到这和回到家里这么讲,我在北京从来不会这么讲,我主要是想和大家鼓励,我相信大家在这个方面一定做得到。
关于这个设施建设,关键是怎么能够把设备放到一起。我们现在的设备大概一个亿到2个亿左右,我们都围绕着质量建设这个过程。我们有生物发酵器、大分子检测、三级串联质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世界最小的动物房(他是全封闭的)。在关键领域的问题,我们所有的职工都听过一句话,仪器一定不能分散,一定要统筹来做。我们老师每个人可以管10台100万以上的设备,他们任何老师不愿意管,我说你们管,你们干脆应聘我做技术员,我绝对不让每个老师管,因为每个老师管,老师也操作不好。我们所有的仪器设备每天的使用时间是24小时,我们的经费有限不要再买别人都有的东,就买别人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东西只要能争取更多的。像我今年争取到,校长给我25个亿,新校区投入85个亿。我们现在正在申请健康科学学院,名字和你们未来的英文名字一样,我们现在的面积可能占全校的1/5,是最大的,2万8千平米。
最后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国际合作。可能过去你们也送去台湾交流,我也比较有幸,是第一批到台湾交流的。当时1991年,我也见到福建人,就是张安祯,就是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医骨伤专家,他比我更早,我是第一批的正式代表团去。国际合作的关键是以人和项目为主,我们现在做的项目全部是以人和项目,你只是光签一个协议,你可能很多事情你都摸不到实处。我们在国际合作中,比如今晚我想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陈立典校长说,福建这个道地药材,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模式来做这个。真正签了协议的我们第一个跟北京大学签了,然后香港签了一所大学,剑桥签了一个,哈佛签了一个,都是签了一个当地最好的学校,我自己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签了一个。我们在培养过程当中呢,主要有2个,一个送人出去,一个请人进来。萧庆伦他是做台湾人民健保的,非常优秀,另外一个耶鲁大学,我刚刚讲到的郑永齐老师,袁鈞苏是芝加哥大学,他是华人里面第一个拿到新药的老师,就是说我一定要找到他最大的长处,我跟他合作,澳洲最好的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在大学里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医学当中,一般研究院比大学做的好,在做的过程当中可能实际情况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中国还没医药卫生方面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现在有7个,有做高速列车的,有做石油的但是没有做医药的,我们现在和北京大学一起申请国家实验室,跟台湾合作有一所层次和你们比较接近的科技学院,如果合作的时候,应该看到比自己更好的学校,尽管共同语言少一些,台湾的排名是这样的第一个在大学以上是中央研究院,这是台湾最好的,他在全球的地位是高于中国科学研究院的,第二个就是台湾大学,他和清华北大完全是不一样的,只要是台大出来的学生,没有一所大学比得上的,如果可能的话下次我可以帮你们把台大的朋友请过来,台大的2个校长到今天为止,都是医学的。另外就是,台湾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差距很大,就像澳门有澳门大学还有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是私立的,台湾科技学院也是私立。3年来,我请了2个副委员长,1个就是韩启德院士,因为他是我们的荣誉博士,他给我推荐了一个北大的学生,他60分的他有17门,60-70分的有26门,面试是排名第一的,他做了4年班长,韩启德写了一封信,推荐他,他得过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这学生到北大以后热衷于社会活动,当了4年班长,当过北大学生会副主席、辩论会会长,但他的功课凡是和化学相关的都是处于不及格的边缘,他是我们唯一招的一个被北大淘汰的学生。他来我这以后,很努力,硕士拿到以后到英国读化学博士。今年七月份毕业回来,又回到化学,在我们所有学生里,成为管理方面最优秀的,他从管理又回到了化学,在格拉斯很好医学院在读化学,韩启德把这个故事讲到全国人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教育部不能管的学校就我们一所,教育部没盖章的,最后全国人大决定这块土地交给澳门大学来管,教育部不要管。曾庆红副主席也到过我们学校,他在我们学校看了很多,依依不舍。
以上是我跟大家介绍了下我们目前的情况和我们白手起家做的一些事。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到澳门来指导,谢谢。
(由王燕、庄海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王一涛教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