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区教育 >> 学习中心 >> 正文

深化改革促发展 福建教育在行动(五)

发布人:继教中心     时间:2019-01-23   浏览次数:

开启“终身教育全民学习”新常态

  1995年,“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05年,福建省在大陆地区率先颁布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近年来,《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福建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完善我省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发展模式,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部署安排。各地各校扎实推进、创新开展相关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完善终身教育网络,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再添助力。

  继续教育:探索“量身定制”发展模式

  “真没想到,我还有机会来到大学读书,圆了我的‘本科梦’!”2018年9月22日,龙岩电大2018年秋季开放教育暨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开学典礼上,陈燕青代表新生感谢该政策的实施,让他们有机会开启为期两年半的大学生活。

龙岩电大2018年“求学圆梦行动”计划新生开学典礼

  2017年,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共同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联手打造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通过优惠政策、学费资助、学分累计等方式,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二元制”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为此,我省成立了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加强对该计划的业务指导、质量监控和跟踪管理,在经费奖补、地方配套、参与院校、受益人数等方面制定具体推进措施。

  我省面向全省高校和培训基地遴选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承办单位,共遴选确定培养学校92所、培训基地237个。除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成人高校外,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等本科院校,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省级高职示范校均加入“求学圆梦行动”。2017年参与计划的高校有19所、受益农民工10143人,2018年增加到27所、受益人数超过2万人,“十三五”末将超过5万人。福建省参与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的高校数量和农民工人数均居全国前列。

  为使“求学圆梦行动”贴近一线工人、真正取得实效,省教育厅支持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等职业教育“二元制”向成人教育延伸,授权采用“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单独组织考试和录取,招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开展专科学历继续教育。2017年试点8个专业、招收农民工1100人,2018年试点专业扩大到10个。同时,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顺丰速运等一批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探索线上线下“二元”混合式学习模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共同培养农民工学员。

  “求学圆梦行动”实施后,各地纷纷响应,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福州市总工会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展职工“求学圆梦行动”,福州市总工会每年资助1200名职工参加学历提升;厦门市总工会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厦门市总工会每年资助1000名职工进行学历提升;龙岩、泉州、漳州等地也形成工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培养单位与农民工学员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除了致力于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学历和技能,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还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进入“高墙”。去年9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与福建省监狱管理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曙光学院,共同推进服刑人员接受学历继续教育。

曙光学院揭牌改“刑期”为“学期”

  去年10月底,曙光学院启动全省监狱招生工作。截至当年11月上旬,中职招生实现全省监狱全覆盖,18所监狱共招生1826人;开放教育“二元制”项目共有8所监狱参与招生,共有303人报名。今年1月3日,曙光学院2018级中职教育开学,首批学员将在2.5-3年里获得中专或大专学历。

  “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听说这次有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就主动报了名。”学员胡小龙介绍,他学习的是园林技术专业,希望在两年半时间里拿到文凭,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走上社会能够自食其力。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视制作中心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吴国荣介绍,学院开设7个专业,包含会计、法律、工商管理等,授课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扫盲教育入手,到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开展学历教育,开展学历与技能双证制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将通过VR教学等手段,让学员们掌握微信支付、地铁购票、共享单车使用等知识,让他们今后顺利融入社会。

  社区教育:打造“家门口的学习圈”

  福州市高桥支路上有一家茶叶店,门口飘着一面黄色旗帜,上面用红字写着“南仙茶摊”。2018年7月4日下午,一场庆祝建党97周年的专题宣讲在此开讲。退休教师刘德佺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茶桌前,讲述“红色电波”——福州太平山地下党的故事。闻讯而来的群众围坐在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呷一口茶摊免费提供的茉莉花茶。

  一壶清茶,几张小凳,三五街坊闲话身边事,这样的茶摊现象曾是福州的“休闲老三宝”。2010年3月,福州市社区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福州“南仙茶摊”学习圈,不仅传承了老茶摊的文化精髓,还体现了时代特色,演绎和传承着闽都文化,传播了正能量。

福州南仙茶摊

  宣讲并不是一人的“独角戏”,刘德佺时不时与听众交流互动,有的听众也喜欢补充一两句。“原来高家大院就是当年中共闽浙赣省委福州太平山的联络总站。”“听说前几年为此新修了纪念碑,就在闽江公园。”……

  茶摊的基层理论宣讲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茶友们聚在一起品茶、聊天,将党的方针政策与闽都文化、茶摊趣闻结合起来,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讲给群众听。喜欢听故事的居民林明玉是茶摊的常客。“有些政策只看文字,觉得懵,用福州话一说,就懂了。”她说道。

  昨天谈民俗,今天谈歌谣,明天谈党史,知识在茶摊里一点一点积累。通过基层宣讲和文化活动,群众更清晰地了解闽都文化,更透彻地知晓党政党史。如今,南仙茶摊也着手筹备成立业余讲师团,目前已有包括刘德佺在内的10名闽俗学者报名。“只要还能走、还能讲、还能写,就会来这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闽都文化。”刘德佺说。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省各地并不鲜见。近年来,我省社区教育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将社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全省成立了9所社区大学、84所社区学院、1024所社区学校、4771个学习中心(点),培育了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6个、实验区6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5个,形成了城乡社区教育逐步推进、内容形式不断拓展、居民参与率稳步提高的发展格局。

  为适应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新要求,各地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

妇女学员在厦门中山社区“美丽工坊”制作贺卡

  厦门市中山社区于2014年3月启动“美丽工坊”活动,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无业妇女、青少年免费提供手工技能培训,丰富居民群众业余生活,助力弱势群体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会。

泉港区实验小学北管培训基地

  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文化技术学校自2005年始,创建“山腰街道北管音乐传承”社区教育品牌,积极推动北管培训进学校,促进各校把北管音乐培训列为校本课程。目前,泉港二中、庄重文实验小学、山腰中心小学、山腰第二中心小学等常年开设北管兴趣班。

三明社区大学女子学院举办“海峡两岸旗袍文化论坛”

  三明市社区大学于2015年依托三明市心家园女性文化交流中心设立三明市社区大学女子学院,现有两处教学场所1000多平方米,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常年开设旗袍礼仪、茶道、花道、香道、礼仪、太极扇、古筝等十几门课程。

  老年教育:多元形态迈向“教育养老”

  南安市水头镇老年学校的课堂里,老党员们个个佩戴好党员徽章。他们说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身为党员有义务发挥模范作用,活到老、学到老。老企业家王泉水、老工商干部王百忍虽年已八旬,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镇老年学校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去年7月,永安市老年大学在当地老年公寓设立老年大学学习点,通过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活动等,将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深受老人以及家属的欢迎。

南安水头老年学校艺术团经常参加各类文艺演出

  这些都是基层老年教育的生动缩影。福建是全国最早开展老年教育的省份之一,1985年成立了福建省老年人大学(后改为福建老年大学),1992年省、市、县三级均设立老年大学。目前,我省有县级以上老年大学96所,其中省级1所、设区市级9所、县级86所,省、市、县三级城市老年大学覆盖率达100%,2017年在校学员约11.27万人。

  我省开展了老年大学省级示范校创建工作,评选确定省级示范校59所,并认定省一级示范校6所,有力促进了全省老年大学的规范化建设。课程建设方面,开展老年教育精品课程评选,认定51门省级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以支教的形式到老年大学(学校)兼职,并提供专门编制,还通过动员退休教师授课等多种途径解决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紧缺问题。2017年,泉州市组织在职和退休教师成立了11个县(市、区)老年教育讲师团、127个乡镇(街道)老年学校讲师团,还组织农村富余中小学教师以“支教”形式到各类老年学校任教;厦门市教育局率先把老年大学纳入两年一度的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范围。

  我省教育部门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六进社区”活动,依托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学校)和社区学习点等,开展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就近、就地入学需求,打通老年人参加学习的“最后一公里”。三明市就以老年大学为核心组建教育联盟,搭建了向社区延伸、向高校延伸、向企业延伸的开门办学、联合办学、社会办学的路子,目前已形成“1所中心校、3所分校、16个教学点、14个教学实习基地”的“1+33”规模,让1600名学员实现就近入学。

福建老年教育新媒体电视平台发布会

  去年,福建老年大学牵头搭建了“福建老年教育新媒体电视平台”。该平台除了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外,聚集了名师课堂直播功能,让老年人在家也能同步收看名师授课,还设置了专门版块上传优秀作品、文艺展演等,为老年人提供线上交流展示空间。

  近年来,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我省积极拓宽老年教育办学途径,依托普通高校成立高校老年大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成立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全省89%的县级以上老年大学均开展远程教育,有10个县(市、区)列入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19个收视点被评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先进收视点”。我省还建设了“福建老年学习网”,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网络学习与服务平台,拥有医学保健、书法、绘画等20大类、约3.2万讲课程视频,累计参加网上学习60多万人次。省教育厅还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优秀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支持学校、社区教育机构开展老年教育等,开发1000门优秀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如今的老年学校,不仅是老年人学习的场所和丰富文化生活的乐园,也是老年人发挥作用的阵地。莆田老年大学“厅级班”办班以来,先后组织学员深入县区(管委会)和市水利局、公安局、法院等单位实地调研28次,考察重点项目63个,提出建议82条,许多建议都被党委、政府采纳。德化县老年大学的学员发挥“十大员”作用,担当党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宣传员、环境卫生督导员、校外辅导员、文化市场监督员、农村文化协管员、实用科技推广员、老年生活互助员、广场文化辅导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

  终身教育:“渐入佳境”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构建完善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省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学分银行建设、队伍建设、数据收集与分析、理论研究、活动组织等。

  去年,福建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立,这是面向全省人民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保障学分银行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省教育厅成立了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打造了信息管理平台,制定学分银行管理办法与认证标准体系,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探索各级各类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机制和模式,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目前,成立5个学分银行分中心(试点单位),在库学习者档案已超过15万个。

  此外,我省还成立了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业务指导、教育服务、人员培训、政策咨询等工作。省委文明办将社区教育工作成效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省教育、人社等部门明确“公办学校从开展社区教育获得的收入中,可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补贴教师,按补贴金额单独核增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提升公办院校和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同时,着手建立省级终身教育师资库,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志愿者辅助”的师资队伍;开展终身教育理论、政策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我省终身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