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是造成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胆固醇会参与人体的多项生理活动。合理膳食,才能够有效调节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让身体更健康。
怎么“吃”有助于控制胆固醇?不同类型的胆固醇,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胆固醇本身不能溶解于血液,必须依附在脂蛋白上才能从周边组织进入肝脏,并在肝脏中被分解代谢、排出体外。人体内的胆固醇可以通过载体分为两种: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认为,只有高密度脂蛋白才能完成上述运送任务,因此它也被称作“好胆固醇”,可以降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这类载体会把胆固醇运送至动脉,容易造成胆固醇在血管的堆积,增加心脏病风险,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所以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很多人认为“好胆固醇”越高对身体越好,研究者提示,尽管通常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对健康有利的好胆固醇,它也是有适宜范围的,不能过高。 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胃肠炎和细菌性肺炎。
而且胆固醇水平也是因人而异的。很多人都希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越低越好, 但是不同人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冠心病、脑梗,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胆固醇应该不高于3.4毫摩尔/升。反之,则需要积极管理坏胆固醇,通常应控制在1.8~2.6毫摩尔/升以下。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值太多,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下面这3种问题:
(1)消耗性疾病
如果不是药物或饮食导致的胆固醇过低,就需要警惕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甲亢等。如果胆固醇过低并且消瘦,就要考虑是否有患肿瘤的可能。
胆固醇过高对身体不利,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比如,使细胞膜稳定性减弱,导致血管壁脆性增加,甚至引起脑出血。同时还会减少糖皮质激素合成,减弱人体的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2)饮食习惯
坏胆固醇过低,也有可能是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
例如素食者,或是过度减肥者,都有可能因摄入脂肪过少而形成严重营养不良,胆固醇自然也会偏低。
(3)肝脏问题
严重肝病患者,会因为肝脏代谢异常、胆固醇合成功能障碍,造成坏胆固醇值偏低,老年人更易出现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总之,坏胆固醇不是越低越好,指标是否过低还应该征求医生的建议。
胆固醇摄入多了,可能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所谓的“富贵病”。想要把胆固醇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从日常饮食中入手。
(1)可溶性膳食纤维
燕麦、米糠等食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还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这些食物还包括豆类、大麦、水果等。
(2)多植物甾(zāi)醇
植物甾醇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固醇,临床试验显示,植物甾醇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小麦胚芽、麦麸、花生、杏仁、孢子甘蓝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榄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
(3)多健康脂肪
鱼、核桃、牛油果、橄榄油等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高胆固醇。深海鱼类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中性或酸性胆固醇从粪便排出,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合成,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少饱和脂肪
大部分饱和脂肪来自于肉类,比如牛肉、羊肉、猪肉、带皮禽肉,以及黄油、奶油、芝士、全脂牛奶等。
(5)少“精碳水”
摄入过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容易在肝脏中转化成为脂肪,引起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疾病。精制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精制米、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
(6)少植脂末
植脂末脂肪含量达20%~75%,不仅不能增加营养,其中含有的氢化植物油还会带来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