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2024年1月17日 链接: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a714e0e4b0bbd9ab771aa6.html
大学生作为青年主力军,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易感。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亟需建立起多元参与、多方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思想重视,给予经费保障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校需要完善组织领导,提升全院师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重视。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成立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充足的经费予以支持。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以产教融合等方式,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等。例如,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规范经费审批流程。明确规定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训、平台建设、师资培训年会等方面的开支,并以不低于10元/生为标准规划经费预算。
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课程内容
高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包括以必修课程为核心、以选修课程为辅助、以校本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高校应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鼓励大学生积极寻求心理帮助。例如,湖南大学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教学创新为原则,帮助大学生掌握心态调适技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识别心理异常等;明确规定选修课、必修课的课程时长、学分设置、考察标准、开课单位等。
高校应注重课程研讨,不断总结课程经验、及时获取课程反馈意见,以课程结构优化提升育人质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就“心理健康通识课”召开研讨会,多角度探讨具体教学实施情况、教学实效、课程大纲、设计理念等。同时确立“专专结合、集体备课、专人带班、统一课件、大班授课、小班实践”的通识课程授课模式。
高校应积极进行教材改革与教学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内容支持;鼓励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构建专门的课题申报奖励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挖掘网络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开展。例如,中南大学鼓励教师参与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研究”等,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湖南省精品课程奖。
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危机干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教育形式,开办“5·25”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营、心理电影赏析、校园心理剧大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服务,开辟心理活动站、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协会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渠道,及时发现、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有效面对和应对困惑、健康成长。例如,南京医科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1988年起,便陆续展开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和探索。先后筹备建立了青年心理咨询中心、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宁基地)等;构筑了以“校—院—班”为主体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形成了课内与课外、咨询与自助、教育与指导三位一体的咨询体系;成立专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专家督导组,切实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此外,高校应构建专门的心理预警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结合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借助智能技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科学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